非煤矿山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资料要点提示与整理规范
发表时间:2025/7/29 浏览次数:165
非煤矿山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大型机械设备运转、爆破作业、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安全管理环境。每一次精准、细致的安全检查,都是识别隐患、预防事故的关键屏障;而每一次检查后形成的完整、规范的记录资料,则如同矿山的“健康档案”,不仅记录着当下的安全状态,更是追溯责任、提升管理、持续改进的基石。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非煤矿山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中需重点关注的资料内容及其整理规范,为矿山企业筑牢安全防线提供实用指引。
一、 基础管理类资料:安全体系的基石
-
资质证照完备性:
-
矿山证照: 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营业执照等核心证照是否齐全、有效且悬挂于显著位置。
-
人员资质: “三项岗位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并在现场备查。特别是爆破工、绞车工、信号工、电工、焊工、通风工等关键岗位。
-
外包管理: 涉及工程外包的,承包单位安全资质证书、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责任)、承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证明、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等是否完备。
-
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
文本有效性: 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设备设施管理、危险作业审批、应急管理等)、各岗位及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是否以正式文件发布,且为最新有效版本。
-
现场可获取性: 关键岗位(如调度室、配电室、提升机房、爆破器材库、主要作业面等)是否张贴或存放有与其直接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流程。
-
员工知晓度: 通过现场询问或查阅培训记录,验证员工是否了解并掌握其岗位的主要安全风险和操作规程要点。
-
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
计划与记录: 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是否制定并执行。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转复岗人员教育、全员年度再培训、“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培训等记录是否齐全,包含时间、地点、内容、授课人、学时、考核成绩、签到表等要素。
-
针对性培训: 针对矿山特点(如顶板管理、爆破安全、提升运输、通风防尘、防治水等)的专项培训记录。
-
效果评估: 培训后是否有考核或效果评估记录,确保培训实效。
-
应急预案与演练记录:
-
预案体系: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如火灾、透水、坍塌、中毒窒息、爆破事故等)、现场处置方案是否齐全、评审备案、并定期修订。
-
演练计划与执行: 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是否制定。综合演练、专项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的记录(含方案、影像资料、评估报告、改进措施)是否完整。重点检查演练是否贴近实战,暴露问题是否整改。
-
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装备清单、检查维护保养记录是否齐全,现场应急物资(如自救器、灭火器、急救箱、通风设备、通讯设备等)是否按规定配置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二、 现场检查过程类资料:隐患的捕捉与追踪
-
日常/专项检查记录:
-
频次与覆盖: 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查、专项(如顶板、机电、爆破、通风、提升运输)检查记录是否按制度要求执行,检查范围是否覆盖所有作业区域和时段(含中夜班)。
-
内容翔实: 记录应包含检查时间、地点、检查人员、发现的隐患或问题描述(具体、清晰)、整改要求、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等。避免笼统描述(如“管理不到位”),应具体到设备编号、部位、现象(如“XX号空压机压力表超期未校验”、“+150m水平3#穿脉支护锚杆外露长度不足”)。
-
整改闭环: 每次检查记录后,必须有对应的隐患整改验收记录(含整改措施、完成时间、验收人签字、整改前后照片对比等),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证据链。
-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
统一登记: 所有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上级督查、员工举报等途径发现的隐患,应统一登记入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
分级分类: 台账应按隐患等级(重大隐患、一般隐患)、类型(顶板、水害、火灾、机电、爆破、提升、通风、管理等)清晰分类。
-
五落实: 每项隐患必须明确记录整改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应急预案(即“五落实”)。
-
重大隐患管理: 重大隐患应单独建立管理档案,包含评估报告、治理方案、过程监控记录、销号申请及批复文件等。
-
危险作业审批记录:
-
作业类型: 爆破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大型设备安装/拆卸作业、危险区域动土作业等危险作业是否严格执行审批许可制度。
-
审批单要素: 审批单应包含作业内容、时间地点、危险因素辨识、安全措施确认(逐项打勾并由确认人签字)、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审批人签字等。安全措施必须具体、可操作。
-
现场核查: 检查时需核对审批单上的安全措施是否在现场真正落实到位。
-
安全会议记录:
三、 关键环节技术支撑类资料:专业安全的保障
四、 检查资料管理的核心要求与价值
-
真实性是生命线: 所有资料必须真实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和管理过程。严禁弄虚作假、后补记录。检查资料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作为现场实况的忠实镜像,任何失真都将动摇安全管理的根基。
-
及时性是效率关键: 检查、记录、整改、反馈等环节必须及时。隐患发现应立即记录并下达整改指令,整改完成后应及时验收并记录,会议、培训等活动后应及时整理记录。
-
规范性是沟通桥梁: 记录格式统一、内容要素齐全、描述清晰准确、签字完整、日期明确。使用规范的术语和单位。确保不同人员、不同时间都能准确理解记录内容。
-
完整性是责任链条: 资料应形成闭环(如检查-整改-验收),覆盖所有关键环节和要素。确保安全管理过程的可追溯性。
-
可追溯性是法律盾牌: 资料应能清晰追溯责任主体、时间节点、管理过程。当发生事故或进行审计时,完善的资料是厘清责任、证明企业已履行法定职责的关键证据。
-
数字化是趋势方向: 积极采用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移动终端APP等,提升检查资料录入、流转、存储、查询、分析的效率和规范性。
结语
非煤矿山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资料远非一纸文书,它是一座矿山安全管理水平最直观的标尺,是抵御风险、守护生命的重要防线,更是法律框架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关键凭证。每一份规范、真实、完整的记录,都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唯有将安全资料管理内化为全员日常的自觉行动,持续精进,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地下环境中,真正筑牢安全生产的钢铁长城——安全之路,永远始于足下,成于每一份真实而严谨的记录。(内容来源于网络)
|